-
大正民主失败之探析
-
作者:袁灿兴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正民主 国家神道 明治维新 军国主义
-
描述:变推翻。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日本这阶段的民主通过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日本大正期间民主政治失败的内外原因,并为后起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提供借鉴作用。
-
《佐治刍言》在晚清的译介与影响
-
作者:鲁紫鹃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佐治刍言》 傅兰雅 洋务运动时期 晚清时期 翻译策略
-
描述:的译著则较为稀少,因此,在西方社会只是一本普及读物的《佐治刍言》,在晚清社会却成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书籍,对当时人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佐治刍言》是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产物
-
简析日本明治时期的教育法制
-
作者:于志家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 明治维新 教育法
-
描述:要原因在于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捷径”,即利用日本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落差”,学习并有效地借鉴欧美强国的教育促发展的经验。从1872年《学制》的颁布到1890年的《教育敕语》,日本相继以法、美、德等国的教育体制为蓝本,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令,日本在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了欧美各先进国家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实践的精华,并与日本教育体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使日本教育的发展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避免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低起点上徘徊探索过程,争取了时间,迎头赶上或超过了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试对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成功学...
-
近代化视角下的洋务运动教学
-
作者:祁红霞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化 高中历史教学
-
描述:试。洋务运动涉及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它虽然没能挽救中国,但它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成为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为中国的进步、中国
-
十九世纪中日韩近代化改革与改革中的经济思想
-
作者:刘群艺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化改革 经济思想 明治维新 甲午更张 戊戌变法
-
描述:化过程中强调的产权与自由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中国、日本与韩国的改革背景不尽相同,虽然都是以身份等级制度为特征,但江户时代的身份制度要比朝鲜朝的更加具有刚性,从而为体制外的社会改革力量提供了一个改变
-
近代日本亚洲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
作者:罗晓红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日本 亚洲观 意识共同体 华夷秩序 脱亚入欧 大东亚共荣圈
-
描述:传统的亚洲观由华夷秩序观与神国思想结合而成,而近代的亚洲观则是传统亚洲观与近代西方亚洲观结合的产物。“盟主”意识是传统华夷秩序观念的延续,“脱亚入欧”则是西方观念的衍生物。“脱亚入欧”的口号又使日本
-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
作者:陈健
年份:198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的技术引进比较
-
兰学的传播发展及其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
作者:王兵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兰学 洋学 幕府 明治维新
-
描述:源来重新探索明治维新更是缺乏专题研究。本文试图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兰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兰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以求将兰学的发展状况较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并了解兰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学习日本摄取西方文化的经验,给国内西方文化的吸收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兰学的产生。本章首先介绍了兰学的定义以及它的内涵,说明兰学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至幕末开国前关于西方科技、学问的知识及其研究;接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探讨兰学产生的必然性;最后简要介绍了兰学的早期发展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兰学的发展与兴盛。《解体新书》的翻译是兰学诞生的标志,此后“兰学如滴油入水迅速布满全池”,兰学兴盛时期到来。本章首先...
-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
-
作者:周瑾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律移植 明治维新 启示
-
描述:背景进行分析,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三个领域的转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法律移植产生的影响进行事实阐述,用以论证法律移植不是单一的移植法律的过程,法律移植是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的。其次,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利用阐述事实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明治宪法、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这几大法典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各部门法典在制定和应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清晰的认识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个从早期的“全盘西化”,逐渐转向本土法与外来法相融合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分析出,法律移植不等于全盘照搬别国法律,法律移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国的传统法律习惯和人民的接受度,尊重本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再次,通过从日本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产生的影响着手分析,得出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次成功的法律移植。通过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日本的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法制步入近代化,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明治维新改革之初提出的“富国强兵”的目标。另外,日本这一时期法律移植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选择了正确的法律移植对象,合理的处理了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问题,拥有开明的领导法律移植的主体,选择了正确的法律移植本土化策略这几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上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分析论述,总结得出对后发展国家进行法律移植的启示。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影响日本法律移植的动因着手分析,认为既要考虑这一时期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对法律移植所起的作用,也要考虑来自西方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指的是对日本国土的侵略行为,也包括文化特别是法律文化的冲击。通过对上述动因的分析,目的是使读者认识到,法律移植的过程是内因与外因交织而成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传统法律文化在面对外来法律文化如何迎接挑战,从而实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所以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处理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关系,是后发展国家进行法律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方面的启示是,如何把握法律移植过程中的自主性问题。法律移植应该是一个自愿接受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发寻求法律移植的决心,法律移植是无法成功进行的。另外,也对法律移植过程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法律移植必须要在本土资源和国际化相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后发展国家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本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看待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在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法律经验的前提下,不抛弃本国自有的法律习惯,将外来资源与本土资源相融合,以便更好的进行法律移植。
-
革命黨游說李鴻章(1823-1901)參加反清運動研究
-
作者:Siu man Wong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革命黨游說李鴻章(1823-1901)參加反清運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