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05)
报纸(1671)
学位论文(139)
图书(78)
会议论文(39)
视频(4)
按栏目分组
甲午人物 (3048)
战争概览 (388)
历史研究 (231)
重要战役 (43)
史料集锦 (26)
按年份分组
2013(319)
2012(372)
2011(494)
2010(331)
2009(325)
2007(133)
2003(97)
2001(40)
1994(124)
196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36)
论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自由民权运动
作者:魏巍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民权运动  国家主义  明治维新 
描述:厚的民众基础。将“伸张民权”和“扩张国权”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自由民权运动的一个特点。运动体现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同运动参与者的思想背景、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它对自由民权运动在设立国会、改订条约和对东亚邻国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都产生了影响。在19世纪后半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国家主义意识对于日本摆脱西方列强强加给它的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意识又存在与极端民族主义同流的可能,即将“对西洋对等化”与“对东洋的强国化”结合在一起;将“独立平等”与“海外雄飞”混为一谈;以牺牲亚洲邻国的利益来达到推动国内改革、谋求国际平等地位的目的。这种国家主义意识恶性膨胀的结果,就是“国权至上”的对外扩张主义。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教育研究
作者:徐宜国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科技教育  比较  反思  启示 
描述:。而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优秀传统、传统教育的弊端和新式知识阶层的诞生,为洋务科技教育的兴起准备了文化、舆论等社会基础,构成了催生洋务科技教育的内部因素。论文接着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作者:钱苇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海外游记  文学实验  题材拓展  观念嫁接  语言尝试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年)
作者:张海荣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实政改革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现实政治生活。那就是清政府推行的新一轮以“救亡图存”、“富国强兵”为目的,以经济、军事和教育改革为重心的实政改革。实政改革发起的标志,是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1895年7月
李鸿章联美制日失败悲剧:均势理论的解读
作者:徐志琴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联美制日  均势理论 
描述:在东亚的优势。从均势理论来看,李鸿章联美制日的失败是必然的。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均势外交是实力外交。变换同盟是均势外交的一大特点。在国际政治,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李鸿章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作者:刘振军  年份:198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兴学堂的原因,具体情况.及在军事近代化的历史作用。 四、李鸿章与近代化海军。概括了李鸿章对近代化海军的认识,李鸿章与近代化海军的关系。 五、李鸿章的军事自强思想。介绍了李鸿章军事自强思想的来源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
作者:杜石然 林庆元 郭金彬著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技术史 中国 近代 洋务运动 研究 
描述: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科技
历史比较教学法在综合探究课的运用:以明治维新为
作者:徐小燕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历史  综合探究课  比较教学法  合作学习 
描述:相似,但结果却有所不同?这就是值得探究的地方。 有关三国改革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从烦杂的历史知识找出相似知识的本质规律。我们在教学适宜采用的方法就是历史比较教学法。在明治维新综合探究
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
作者:朱海伍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思想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变法自强 
描述:成了“洋务派”。他们以求强、求富为主要目标,力图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西方各国的欺辱。李鸿章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他力求通过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为此他“变易军制”,建立新式陆军,创建了北洋
论洋务运动时代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征
作者:何景春  年份:199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千古未有之变局--论洋务时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企图阐明近代知识分子的发生与环境关系及产生的途径等。 3.近代知识分子发生时期的历史特征。本文重点部分。从思想意识、知识结构和生活道路的更新或变化方面展示近代知识分子发生的面貌。 4.结束语,洋务时代新式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