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38)
报纸(428)
学位论文(167)
会议论文(35)
图书(30)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1896)
甲午人物 (148)
历史研究 (50)
史料集锦 (6)
重要战役 (4)
按年份分组
2012(235)
2011(160)
2010(129)
2009(133)
2008(95)
2007(82)
2006(68)
2004(61)
2002(40)
1992(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04)
李鸿章与刘坤一关系研究
作者:蒋峥嵘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刘坤一  晚清政治 
描述:李鸿章与刘坤一关系研究
赫德与《局外旁观论》
作者:刘秀峰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赫德  《局外旁观论》  洋务运动 
描述:同时坚持英国的在华利益不受损害。这种本是悖论的想法,在赫德看来,却在他所乐道的“进步”事业有着一致性。因此,这篇文字虽然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种悖论的存在,赫德无法看到他的“进步”事业带来
洋务时期驻外使节群体及其中西文化观研究
作者:周文海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外交  洋务运动  使节  中西文化  传统学术 
描述:晚清政府先后向欧洲、美洲、日本派出驻外使节二十余人次,形成了一个奔走于东西洋之间、专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使节群体。驻外使节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是以传统官僚的身份去切实感受资本主义文明,在中西学术文化激突的前沿行使自己的使臣职责。虽然每个人的情形不尽相同,但他们共有的出使经历都促使其在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导致其从传统官僚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思想活跃,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外交官员,同时也是向西方求教的学生与融汇中西学的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审视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加剧了自身对传统儒学的质疑与批判。在中西对比的过程中,他们体现出三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就一些有关中西学术与文化的问题阐发了新的主张。本文拟就对洋务时期的出使背景及该群体成员在功名、籍贯、年龄、有无佐幕经历、出使前官职与品秩、回国后的归宿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他们共同所有的群体性特点。并就他们在中西对比中的三种思维与一些新问题上达成的共识进行一定的论述。
李鸿章与直隶洋务教育论述
作者:黄秀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直隶  洋务教育  教育方略  教育措施  影响 
描述:教育由弱趋强的态势。首先叙述了1870年前直隶的洋务教育相对落后状况,接着展示李鸿章督直之后,直隶洋务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势,主要表现在:在天津机器局内添设电报水雷学堂,创办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和天津医学堂等洋务学堂;选派员弁、学生赴欧留学;翻译并推广西书;在直隶洋务工业中,训练了中国学徒、工匠。这些活动使直隶洋务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洋务教育方略。李鸿章在“中体西用”的教育指导方针下,越发重视“西用”,一面要求变通科举,为直隶洋务教育争取较宽松的制度环境,一面任用亲信大员开展洋务教育活动。李鸿章及其亲信大员在保证了较为充足教育资金的情况下,以培养急需的洋务人才为要旨,造就了一批文理兼通,博涉西学的洋务人才,特别是军事人才。...
袁世凯与中韩宗藩关系
作者:片忠范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袁世凯  宗藩关系  闵泳翊  闵妃集团  大院君  李鸿章 
描述:袁世凯与中韩宗藩关系
试论明治和制汉词对中国现代文学兴起的影响性研究─以白话文为中心
作者:周圣来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和制汉词  中国现代文学  白话文  五四运动  美意识 
描述:,由“文言”过渡至“白话”,在形体上出现了新奇的创造,不仅如此,文学精神与作家创作的态度,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和制汉词的诞生及其出现的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入手研究其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文人
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作者:钱苇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海外游记  文学实验  题材拓展  观念嫁接  语言尝试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海外游记的文学变革实验
洋务运动时期的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邓夏妍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时期  英语教学  近代科学  评价启示 
描述:部分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关于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了简要交代。第二部分是洋务运动时期英语教学最初兴起的阶段,主要是从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这部分首先试从经济
国家神道与台湾殖民地统治
作者:吕芳麟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治  明治维新  国家神道  台湾殖民地统治 
描述:改變。
由於國家神道有三大支柱: 「祭政一致」「日本帝國憲法」「教育敕語」, 而明治政府充分利用此三大支柱來推行國政, 並普及教育到國家的每一角落及每一國民。原本的司祭者 ― 天皇 ― 又兼任最高統治者的職位, 而且二三十年來上述三大支柱均一再地灌輸有關對天皇忠誠, 對國家效忠的民族主義政治思想(Ideology) ,以致當時的日本國民人人均有「隨時可為國家聖戰 ,為天皇效命在所不惜」的強烈意識 , 再加上日俄戰爭及中日戰爭的相繼戰勝超大國家 , 終於造成軍國主義高漲而出兵對外侵略, 最後必須走上不可收拾的毀滅之路。
1895年(明治28年) 中日戰爭的結果, 漢清政府大敗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從此開治50年的台灣殖民地統治, 在此論文當中論述日本國家神道的政治演變及在制度上的改變, 相對其統治台灣時所實施的宗教政策的相關。也證明了日治時期的台灣宗教政策與日本國家神道政策是息息相關的。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作者:秦菊英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  艺术设计教育  教育近代化  教育现代化  中国传统  中国社会  洋务运动  教育发展  洋务学堂  教育形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中国  帝国主义国家  工艺  开眼看世界  发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  中国特色 
描述: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