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98)
报纸(297)
学位论文(94)
会议论文(24)
图书(19)
视频(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战争概览 (677)
甲午人物 (280)
历史研究 (242)
重要战役 (22)
史料集锦 (18)
按年份分组
2013(68)
2012(110)
2011(144)
2010(58)
2009(65)
2007(48)
2006(36)
1991(20)
1985(14)
198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39)
洋务新政与李鸿章对财政的控制
作者:王延开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李鸿章  洋务新政 
描述:财权为什么会扩大?怎样扩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 第一方面是本文的引述部分,主要分析洋务新政时期晚清中央财政的基本状况:即中央财政的困窘,以及地方督抚是如何以此为契机来扩大自己对财权的控制,为研究的展开探讨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方面是本文研究和分析的主体和重点部分,从李鸿章军事筹款开始,逐步分析李鸿章所办或控制下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学堂、公用事业等洋务新政活动,以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主,以新式学堂和公用事业为辅,重点通过对李鸿章的重大洋务活动,来探讨、分析他在洋务新政中财政实力不断加强的表现,以及其中的原因与影响。 第三方面,为最后总结部分。在完成对李鸿章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总体的分析在洋务新政过程中清朝督抚财权扩大趋势,进而分析这种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推论应该如何看这一时期内清朝中央、地方财权的重大变化。
沈葆楨思想關於台灣之全球在地化模式的論述--兼論清代洋務運動對資本主義進程的回應
作者:李東順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開山撫番  移駐巡撫  牡丹社事件  發展政策  臺灣  沈葆楨  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 
描述:綜其生平,沈葆楨高瞻遠矚,允為臺灣邁向現代化之前驅,厥功甚偉。當國家民族遭逢重大危險之時,領導人物所最需要的便是這種冒險犯難、義無反顧的忠勇精神。質此,這正是沈葆楨所最值得則傚之處,更何況他在臺灣還更多極具價值的建樹。印證晚清洋務運動對臺灣全球化的融入,社會發展演變,在地化模式的回應、變遷和轉型成「全球在地化」的成熟模式是相當成功的,亦是晚清治臺政策的重大轉捩點。
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对洋务运动的一种重新评价
作者:徐晨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盛宣怀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  现代化 
描述:革。这场改革的特点是在主观和客观上都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而这也正是迄今中国在思想、制度和器物层面上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历史发展的特有路径中,国人自身对洋务运动的研究与评价存在难以调适的认识张力。尤其是对“用机器兴实业”的典型即盛宣怀及其所实践的官督商办模式存在观点上的分歧。其原因在于,盛宣怀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洋务运动关键人物,他不仅以施行“官督商办”而饱受争议,同时广泛参与了晚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活动。虽然他具有完整且初步的国家近代化(师西洋之新法实现中国富强)思想,并先后首创多个新式工商企业,主张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但同时也由于坚定地主张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被质疑。通过现代化视角的审视以及将盛宣怀视作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论文以还原历史和回归具体问题情境的方式认为盛宣怀及官督商办模式显现出洋务运动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转变中,国家居于核心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不可对传统政治及其中体西用思想作单纯的否定;另一方面,经济基础是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最终动力源泉,在充满自发性活力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层面的调适上,中国近代化思想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思维局限和社会基础,官商之间或者说政企之间难以建立良性互动的现代化推动机制,甚至有走入误区的危险。论文通过对盛宣怀近代化思想和官督商办模式的研究,挖掘了以前较少受到关注的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将其置于洋务运动的宏观时代格局之下,进而从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中国政治思想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展开思考,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得失,特别是从生产方式近代化和国家社会关系构建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新的评价。同时还以史为镜,重点分析了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所引发的思想表现、深刻影响以及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政府权力的功能和职责,以此来揭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在中国思想语境下的现实意义,呈现出中国近代化思想变迁发展的一个侧面真实的面貌。
李鸿章与直隶荒政
作者:石佳  年份:200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直隶  荒政  治河  赈灾 
描述:地方官员自筹的经费和物资。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在救灾方面的能力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在荒政实施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期,直隶荒政的实施情况予以大概考察。文章主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直隶地区灾荒发生的原因。其中既有自然的原因,受到气候、地形、地质的影响;又有社会的因素,苛政、腐败、战争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引发或加重灾荒。 第二部分,阐述晚清时期清政府救灾能力的下降。国力衰弱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匮乏,从而导致救灾的经费不足,各地的仓储亏空严重,原有的荒政制度已经无法正常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部分,论述李鸿章对直隶河务的治理。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针对直隶水系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治理全省河务的蓝图,并采取了多种方法、措施,...
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及影响
作者:马维英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甲午战后  洋务运动  深化  维新运动  影响 
描述:军,加强军事教育;在工商方面:在“恤商惠工”方针指引下,提出了“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并在铁路,工矿业,纺织业方面均有新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广设学堂,打破了过去以培养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派遣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在政治方面;提出“西艺非要,要政为要”的改革政治制度的主张。 战后洋务运动的深化,与维新变法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共振,为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战后的洋务变法思潮与维新思想具有不谋而合之处;二、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提供了人才支持;三、一部分洋务大吏参与了维新运动,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的高涨。
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
作者:单炜鸿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晚清新政  历史启示 
描述:动的客观分析,以期归纳出三次变革的历史启示。晚清时期的三次变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由官方发起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可见,这种变法运动基本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改革所处的社会环境、改革派群体自身的局限及变革中的变数和弊端的限制,这三次变革运动都已失败而告终。晚清时期的三次变革运动虽然都失败了,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人的反思:任何一场社会变革运动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有一个先进的决策群体和科学的整体规划,还应正确处理好改革的适应度与社会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其它社会诸多层面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在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中,改革才能平稳、有序的进行。
浅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作者:孙凯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鸿章  外交思想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以夷制夷 
描述:谋国的元老重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毁者则贬之为“汉奸”、“卖国贼”、“误国能臣”,可谓“盖棺”而“论者犹未定也”。笔者以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和李鸿章的外交实践为依据,着重就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主客观依据、“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思想的具体内涵、外交实践的成败得失等问题进行剖析,从而阐明自己的一孔之见。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年代,大清帝国内部危机四伏,主权迅速沦丧,综合国力与西方列强差距甚大,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认为,中国要想转危为安,转弱为强,必须“忍小忿”而力保和局,然后学习西方,取法自强,从而形成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思想。另外,儒家思想和曾国藩对他的影响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所谓“和好”局面,使他认为“洋人可以信义笼络”,发挥其长为我所用,也为他“外...
壬午至甲午韩中关系研究
作者:赵仁坤  年份:1996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中关系  朝中关系  甲午战争  清史 
描述:本文截取从壬午到甲申的韩中日近代史为背景,考察韩中宗藩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探讨近代韩中关系的性质和意义。 清承明制,其边疆周围有不少藩属国。所谓藩属国,是指那些在中国周围的许多由中国保护的国家。韩国... >> 详细
论传统因素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兼论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二元结构
作者:齐树同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传统因素在日本现代化中的作用-兼论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二元结构
《佐治刍言》在晚清的译介与影响
作者:鲁紫鹃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佐治刍言》  傅兰雅  洋务运动时期  晚清时期  翻译策略 
描述:的译著则较为稀少,因此,在西方社会只是一本普及读物的《佐治刍言》,在晚清社会却成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书籍,对当时人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佐治刍言》是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产物,可它的广泛传播却是在维新运动期间,其在知识界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维新派人士之间,对维新运动的发展贡献了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