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俄战后日本政府对“满洲”经营政策的讨论
-
作者:王蕾
年份:201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洲”问题 “满洲”军政 伊藤博文
-
描述:且沦为双方角逐的场所。1905年9月5日,日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朴茨茅斯条约》从俄国手中继承了其在“满洲”的相关权益,其势力正式侵入“南满”。但是在战争中日本无视中国的主权,肆意在所到之处建立军事行政机构实行所谓军政,最终引起了清政府的抗议;同时日本凭借军事上的优势排挤英美商人的政策,也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样引起了英美的不满和抗议。这样在日俄战后,日本就面临了一个所谓的“满洲”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日本政府内部就对“满洲”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备受英美压力的外务省以加藤高明为代表,主张在“满洲”实行“门户开放”,而在战争中得势的陆军却对此态度消极,从而引起外务省的不满;同时对此问题陆军内部的意见也并不统一,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陆军中央和以儿玉源太郎为代表的“满洲”驻军之间分歧最为明显。面对这种状况,1906年5月伊藤博文主导召开了有山县有朋、首相西园寺公望等元老阁臣参加的“满洲”问题协议会,使各方的意见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做出了在“满洲”废军政、实行“门户开放”决定,从而使矛盾得到暂时的缓和。本文主要通过对日俄战后初期,日本政府内部在“满洲”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和其对“满洲”经营政策的讨论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这一时期日本“满洲”经营政策的特点和成因。
-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
作者:茆诗珍
年份:2005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留美幼童 近代中国科技 李鸿章 西方地质学 詹天佑
-
描述:本文基于留美幼童的日记、书信、文章、电稿、奏稿、自传等大量原始文献,对留美幼童回国后的任职情况做了系统考察和深入追踪,力求对留美幼童回国后的影响做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揭示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考察和分析过程中,本文在下列方面
-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与外国文学
-
作者:黄学军
年份:199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品文 中西交流 洋务运动
-
描述: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与外国文学
-
郭嵩焘“本末”观研究
-
作者:林雅琴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郭嵩焘 本末观 经世致用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
描述:焘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部分内容,进而探寻中国近代化的轨迹,揭示中国通向近代化道路的坎坷。更要向郭嵩焘不畏世俗、敢于坚持真理的斗争精神,表示钦佩。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其“本末”观的形成过程,以此说明由于时代变迁大势的推动作用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本末”,提出了一条新的救国之道;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其“本末”观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本末,即“以通商为本”、“以政教为本”和“以人心风俗为本”,表明郭嵩焘主张从制度层面、思想意识层面向西方学习。他不仅意识到了西学“体用不二”、“本末有序”,还了解到了中国学习西方的轻重缓急。郭嵩焘学习西方“本末”的思想,完全不同于“中体西用”模式;第三部分评价了其“本末”观的历史地位。郭嵩焘的“本末”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不仅包括了“保邦制国”的经世思想,开放的近代观念,而且具有超前的现代价值,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在理论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四部分是结语,概述了其“本末”观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评价了郭嵩焘的历史贡献。
-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
作者:康艳华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李鸿章与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
洋务运动时期英语课程研究:以圣约翰大学和京师同文馆为例
-
作者:索晓晨
年份:201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英语课程 布朗课程设置理论 圣约翰大学 京师同文馆
-
描述:以下问题:1.研究洋务运动时期教会学校和官立学校的英语课程分别有什么特点?2.力图用先进的课程理论从多方面来分析官办学校和教会学校办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并研究其对目前的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有何启迪意义
-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
作者:梅雪
年份:2013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 科学技术 科学思想 影响
-
描述:了西方近代科学并促进近代化兴起。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奠基时期,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洋务运动,中国从清末的闭关锁国逐渐发展到
-
福泽谕吉外交思想初探
-
作者:杨毅刚
年份:2002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泽谕吉 外交思想 日本 明治维新 近代化
-
描述:想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和个人经历因素。第二部分分析福泽谕吉是怎样由一个国际关系理想主义者转化为现实主义者的。该部分也主要从国际形势,日本国内政治及个人思想发展来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第三部分分七个部分介绍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即外交哲学、独立自主思想、日中关系思想、对朝鲜政策、从亚洲盟主论到脱亚论、军国主义外交思想、外交权谋思想等七个部分。通过这七个部分的介绍、分析,比较全面地评述福泽谕吉外交思想的主要方面。第四部分是福泽谕吉外交思想对日本近现代外交的影响。主要分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福泽谕吉“脱亚入欧”与对英美协调外交路线;第二部分是大陆政策;第三是军国主义外交思想的影响。文章第五部分是对福泽谕吉及其外交思想的评价。
-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性因素探析
-
作者:田自力
年份:200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大国 美日同盟 脱亚入欧战略 政治右倾化 追随外交
-
描述:。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来写:第一大部分主标题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纵向审视。它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写冷战时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主要写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设计,战后日本根据现实的国际形势,制定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外交和在对外政策上以美国为外交基轴的一边倒路线。这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带来了日本经济的崛起,使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二是使日本在国际上仍扮演小国角色,因此,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以图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对世界的主导权。 第二小部分主要写冷战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演变和外交实践,主要写日本关于政治大国的设计以及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梦所采用的手段,还有具体的外交实践,来说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手段的错误性。第二大部分标题写亚太地区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存在的制约因素。它分为两个小标题,第一就是亚太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对日本的制约,主要写中、美、俄地缘战略对日本的制约,特别是美国的战略设计是日本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制约因素。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亚太部分带有明显的冷战思维和军国主义色彩,自然遭到中国的反对。第二小部分写日本亚洲一员外交失败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制约,主要写日本脱亚入欧战略所带开的周边各国难以认同日本,日本更不愿回归亚洲,从而造成了日本难以在亚太发挥更大作用。第三大部分主要从日本国内因素来分析日本推行政治大国的制约。第一小部分从日本地域狭小、能源短缺的角度来分析其对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地域狭小导致日本缺乏纵深防御,难于抵抗核大国的打击。同时地域狭小导致日本能源缺乏和粮食短缺,这使日本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增大了日本经济的脆弱性,对日本推行政治大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第二小部分主要分析日本右翼势力和右倾化的政局的对外行为,来说明日本否认侵略历史,极力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丧失了和平、合法走向政治大国的机会,遭到周边国家的坚决反对,日本难以在亚太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第三小部分主要写日本追随外交对其政治大国实施带来的制约因素,追随美国的外交既是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所做出的外交选择,同时也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存在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 使日本难以在国际舞台树立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 在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对日本推行政治大国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此种的政治大国战略难以真正使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日本新首相安培近三在上台之初表现出来的亚太外交思路是对小泉远交近攻外交的一种修正,也许会给日本的亚洲外交带来一点改变,但只要日本仍依靠美国,通过结盟来实现政治大国,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取得亚洲国家的谅解,日本就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
-
试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差异
-
作者:方宗玮
年份:2010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年),但是,中日两国开启的这种东方民族追求现代化的改革运动却有诸多差异: 首先是在其改革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上差异很大。中国封建政治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体制,其经济基础是地主所有与小农经营的较为牢固的封建自然经济体系,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因此,中国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地主阶级改革派(即洋务派)未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也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反而经常受到来自守旧派的强大阻力,当然很难全面地有所作为,只能开展较低层次的改革;而日本封建政治是分封原则下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天皇虚位而将军执政的幕藩体制,封建自然经济体系在较多资本主义萌芽作用下趋于瓦解。因此,拥有自治权力的诸藩能够推行同幕府中央相抵触的藩政改革,并且西南诸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在掌握藩政实权之后,形成了倒幕斗争的基地,能够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