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时代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6.28 点击数:10
大众日报

【报纸名称】大众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6.28

【版次】第10版(读书)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丽铮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

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在外交领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李鸿章时代:1870-1895》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非常陌生的往事。

从1870年到1895年的25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5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5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5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

因而,这25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给出的答案:“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李鸿章时代:1870-1895》

王鼎杰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