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十二年只为“走进李鸿章”

作者: 叶雨,王成丽,郑成功 日期:2013.02.07 点击数:20
合肥晚报

【副篇名】合肥老乡要写不一样的李鸿章“走进李鸿章”远远没有结束

【作者】 叶雨 王成丽 郑成功

【报纸名称】合肥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2.07

【版次】第A04版:文娱新闻

【入库时间】20130310

【全文】

他是一名医师,偶然的机会走上政界,成为一名政府官员;他虽不是地道合肥人,却对合肥地方史酷爱,尤其对晚清重臣、合肥人李鸿章情有独钟,历时十二年时间,他不断拜师学习,了解李鸿章,靠近更靠近李鸿章,最终成就了这部30余万字的《走进李鸿章》。近日,记者来到《走进李鸿章》的作者之一的许昭堂家中,倾听了他和李鸿章那些不解之缘。

“人生五线谱”到这里与李鸿章有了交集

1979年,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许昭堂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老家舒城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1984年,他调动到合肥,进入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从办事员到副主任,一直到现在的调研员。尽管如今已经是一名正处级干部,许昭堂笑言,自己个性不适合官场,因此为官几十年并没有什么成就,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读书上,特别在2001年以后,他陆续开始接触到李鸿章的相关书籍,这让他找到了人生新的意义。

一百多年来,李鸿章一直是一个被争论不休的近代史上著名人物,说他臭名昭著,“臭”在哪里?评他功不可没,“功”在何处?百余年后,他的功过后人应该怎样评价?许昭堂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被触碰到了,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再次解读李鸿章,为这个不是老乡的老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时,许昭堂并没有为李鸿章出书的打算,他只是开始陆续阅读一些关于李鸿章的书籍和文章,希望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李鸿章。没想到,他越深入其中,越感觉迷惑不解,对李鸿章的印象也越来越不清晰了。于是他发挥了打破沙锅问到底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仅继续研读书本资料,还请教专家。那些年间,只要与李鸿章有关的活动,他都自愿参加,就是为了能搜集相关资料,结识一些专家学者,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在这期间,他也开始动笔,把自己所了解、所认为的李鸿章写了下来,保存在电脑里。“写的东西没敢给别人看,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就是想写写我心目中的李鸿章。”这样文章越积越多。许昭堂非常激动地说,他十分感谢市委宣传部领导,如果当初没有他们支持,他可能没有勇气,下不了决心提笔写作。2011年年底,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向市委宣传部领导谈到自己对李鸿章的史料掌握和想法时,得到市委宣传部领导大力支持和鼓励,自己感到很激动,他一遍一遍地看着电脑里自己积累的文章,觉得该为李鸿章做点事情了,所以他决定给李鸿章写一本书!于是,他积攒了多年的文章和资料就成了这本书的原始素材和底稿。

2012年6月,许昭堂终于完成了《走进李鸿章》的草稿,为了让这本书内容更加丰富、资料更加齐全、文字更加生动,许昭堂说:当时感觉自己底气不足,要找一个文字功底好,对李鸿章熟知的同志一起商讨,他联系了肥东县委宣传部长许高彬,两个人在一起,花了2个多月时间,将书稿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完善和补充。“许高彬比我有学问,使这本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专家论证,2012年9月,《走进李鸿章》正式定稿完成,并交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2012年,《走进李鸿章》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人生就像五线谱弯弯曲曲,正是由弯弯曲曲的五线谱汇集人生美妙的旋律。我从一个外科医生到计生委官员,再到现在为李鸿章出书,一切都是很奇妙的,可以说,到这里,我跟李鸿章有了交集,也有了不解之缘。”许昭堂感慨地说。

合肥老乡要写不一样的李鸿章

“我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一直以‘盲’字告诫自己。你在用词上一定要避免用什么专家、学者、研究这样的词,其实,我就是作为一个合肥老乡,想用心去贴近李鸿章,用心来感受李鸿章。”许昭堂说,虽然自己老家在舒城,但在合肥生活了三十年,早就把自己当成合肥人了,对李鸿章这位赫赫有名的老乡,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切。关于李鸿章组建淮军、筹建北洋水师等在政治上的作为和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行为,早已被人写烂了,而他更希望能写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不为人知的李鸿章。“你知道吗,李鸿章特别博学多才,他是一个水利工程师,是一个保健大师,是一个书法家,是一个大孝子,是一个爱家爱妻的好丈夫,是一个手足情深的好兄弟,是一个热爱乡土、知恩图报的人,这些方面的内容,文献资料特别少,但是我通过十多年零星收集的史料,发觉李鸿章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好男儿。”许昭堂说。

之所以会一直坚持追逐关于李鸿章的一切,许昭堂还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原因,2009年时,他在考证“李鸿章本姓许”由来时,查阅《合肥许氏家谱》记载:四世祖胜芬,生六子:伯乾、伯坤、伯盛、伯造、伯五、伯六。四世祖胜芬携伯乾六子等迁居合肥东乡下赵园(即肥东县众兴乡许糟坊村)。长子伯乾中进士,官到按察御史,因看破红尘,辞官出家;三子伯盛迁回江西;五子伯五失传;伯六移居舒城乌沙南乡。舒城乌沙南乡正是许昭堂原籍,他立即回老家查对《舒城许氏家谱》,竟然发现自己跟李鸿章是同一个祖先的族人,李鸿章是四房伯造后裔,许昭堂是六房伯六后裔,正是因为这个渊源,更加激发了许昭堂要去深入地了解李鸿章,为李鸿章立传。

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为了能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许昭堂跑了很多地方,凡是李鸿章曾经留有足迹之处,他都想去看一看,仅磨店祠堂郢、于湾村和许糟坊、巢湖中庙等地就去了十余次,还去了威海、天津、保定等地,他得到了很多当地人口口相传的资料,还拍摄了不少与李鸿章有关的遗存物品。

“走进李鸿章”远远没有结束

姓名:李鸿章,性别:男,民族:汉族,曾用名:章铜,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出生地:庐州府合肥东乡磨店祠堂郢,现住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磨店乡群治村祠堂郢组,单位职务: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在《走进李鸿章》中,许昭堂别出心裁地为李鸿章填了一份履历表,不愧是计生委干部,连写书也不忘对自己作品的“男主角”进行一番考察,在长达15页的履历表中,许昭堂详细地为李鸿章填写了履历,包括何年参加工作,有何专业特长、重要发明创造、科研成果,何年何月出国及参加重大国际活动,何时何处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奖励,何时何处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处分,李鸿章家族在肥财产清理等等,让人看来一目了然,却带有几分幽默的意味。

“这样就很清楚地把李鸿章介绍给大家了。”许昭堂笑说,用这种方式来简要概述李鸿章的一生,既有个性,又不失风趣,也代表了他写的李鸿章的与众不同之处。

记者仔细翻阅了这本即将面世的《走进李鸿章》,许昭堂和许高彬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分七个章节五十三回叙述了李鸿章的荣辱一生,不仅介绍了“募乡勇组淮军”、“造舰船建水师”、“办洋务图自强”、“忠朝廷主外交”等发生在李鸿章身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还增加了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李鸿章“打乡谈”,笑谈合肥大杂烩,孝敬父母,爱家怜妻,知恩图报等,让李鸿章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李鸿章人生三分之一光阴在合肥度过,合肥本土文化对他的人生观、生活习惯、个性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合肥作为南巢古邑,怀抱巢湖,南凭长江,北望淮河,西襟大别山,汇江淮之灵气,融南北之风情,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巢文化。李鸿章受其熏陶,既具有北方人的豪气,又具有南方人的聪灵,拼搏精神强,创新思路广,爱乡又顾家,节俭爱面子,这些内容都贯穿在《走进李鸿章》一书中,是外地作者难以捕捉到李鸿章个性特征又一特色。

“别以为李鸿章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才会写他的好,我写的李鸿章是以传说为线索,考证相支撑,史料为依据,在对资料详加搜集整理基础上,运用历史与现代、史学与文学、文字与图表的手法撰写而成的,所以真实性上是有史料可依的。”许昭堂说,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他收集了关于李鸿章的大量资料,在完成《走进李鸿章》之后,又一本《图说李鸿章》样稿已经初步完成,初稿已交出版社征求意见,再重新修正,今年年内有望出版。

“《图说李鸿章》精选了1000多张相关的历史图片,用图片的形式来说故事,展现李鸿章人生中的各个重大阶段,非常有意思。”许昭堂兴奋地说,他现在也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一员,《走进李鸿章》仅仅是一个开头,他还将一直研究创作下去,待《图说李鸿章》付梓出版之后,他还打算继续写李鸿章的闲话、家族、评说等类型书籍,争取在几年之内通过李鸿章系列书籍,从多个角度完整地呈现出“李合肥”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更加了解李鸿章,了解合肥。

在结束对许昭堂采访谈话时,他十分风趣地说:我只是在退居二线后找找乐子,让乐趣充实生活,能把乐趣变为社会有用东西,给自己人生谢幕画一个句号。

实习生叶雨本报记者王成丽/文郑成功/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