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轮船”亮相李府 《李鸿章与招商局》主题展览下月开展

作者: 叶琳玲,斗牛 日期:2011.06.22 点击数:30
合肥晚报

【作者】 叶琳玲 斗牛

【报纸名称】合肥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6.22

【版次】第O12版(时政新闻)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伊敦号”船模在李府亮相

昨天下午,投资近百万元打造的《李鸿章与招商局》主题展览完成室内布展,并将于下月初正式开展,届时,国内首座李鸿章塑像、中国第一艘轮船的仿真模型以及一批珍贵史料都将首次在合肥“亮相”。

第一尊李鸿章雕塑亮相

刚刚完成室内展品布置的陈列室位于李鸿章故居的第五进宅子里,一走进去,就能看到一尊高约75厘米、宽约63厘米的李鸿章半身塑像,塑像由玻璃钢材质雕塑而成,是厦门著名雕塑家闵一敏耗时3个月制成的。雕塑中的李鸿章蓄着短短的山羊胡子,脸朝右微侧,面带微笑。李鸿章故居副馆长吴胜介绍,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尊李鸿章雕塑。“解放前,曾经有个德国人在上海华山路捐铸过李鸿章的全身铜像,后来被毁掉了,之后因为李鸿章的历史定位一直不是很明确,所以直到现在才有了第一尊李鸿章塑像。”

“伊敦号”纯手工制作

2.7米长的“伊敦号”船模可谓这个新陈列室里的镇室之宝了,“伊敦号”是中国近代航运业拥有的第一艘轮船。这尊船模是上海工匠根据英国生产厂家提供的设计图纸复制而成,纯手工制作,整整花了3个月时间,耗资16万元。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储彪告诉记者,待陈列室正式向游客开放时,这艘船模的背景还将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出大海、太阳、白云等景象,并且会不时发出隆隆汽笛声,意在警示世人,只有先进的工业才能成就富强的国家。

部分展品国内首次展出

去年9月16日,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胡政参观李鸿章故居后萌生了建陈列室的想法,从春节开始酝酿,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完成布展,耗资近百万元。吴胜介绍,因为早年留下的影像资料较少,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寻找展览资料,像同治十二年六月招商局账单,招商局开局之初的轮船——美富轮和江天轮的清末石版画等展品均是从民间流传的刊物中收集而来,在国内属首次展出。“现在我们还将邀请专家对陈列室的布展内容进一步修正,预计7月初可以正式开展。”

小资料

“伊敦号”轮

“伊敦号”轮于1856年5月21日下水,船长257.6英尺,船宽29.8英尺,型深18.5英尺,排水量507总吨,954马力,航速11节,船上的头等舱可以载客112人,二等舱可以载客22人,同时可装载货物590吨。1872年11月30日,“伊敦号”轮装载货物由上海驶往汕头,这是中国商船首次行驶南洋航线,也是中国轮船首次在中国近海航行。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成为洋务运动转型开始求富之路的标志,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而随着“伊敦号”的起航,轮船招商局也相继推动了我国的煤矿、铁厂、缫丝厂、银行、保险公司、织布局、电报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作为一个百年企业,轮船招商局开民族工商业之先河,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

□本报记者 叶琳玲/文 斗牛/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