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当铺身藏闹市无人知?省城惊现大规模清代建筑,文物部门称可能是李鸿章家的当铺

作者: 暂无 日期:2007.12.20 点击数:20
安徽市场报

【报纸名称】安徽市场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7.12.20

【版次】第03版:深度报道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老井

老屋内的门

正大门的门框还保留着

保存完好的另外两进房子  

“我们这里有处古建筑,已经被拆掉不少,据传是李鸿章家的当铺,现在没有得到保护,很是可惜,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昨日,一热心市民给本报打来了电话,反映在省城红星路外贸生活区内,有一处古建筑亟待保护。记者立即前往。

楼房中

夹着青砖古屋

从红星路177号进入外贸生活区临街的一排楼房后,就可见几栋老屋。最西边一进老屋已经被拆掉,屋子旁边堆着一处垃圾。被拆老屋露出了粗大的木梁坊架构,屋子上半部分完全是青砖,而下半部分看上去已经被后人重新粉刷过。整个老屋都是青砖小瓦木结构。东边两进老屋尚有人居住。从中间一户人家进去可见房里有天井,还有一口水井,并且在该户人家,记者还发现从两级青石板台阶上去有朱红色的两开大门,两扇门中间分别开着一活动窗口,据住在该屋的程法中大爷介绍,这是当年当铺的窗口。从拆露出来的木梁坊架构看,该排古屋坐西朝东,有宽敞的檐廊。粗大的木梁坊因历史久远或人住过烟熏泛黑,走廊斗拱泛红,虽不是精雕细刻,看上去仍很细腻精巧,而该排老屋的正大门虽然还保留着,但是靠南边显然已经被拆。距离程大爷所住房子几米远处,还有一排差不多年代的建筑,该排建筑非常对称,中间是天井,两边各有一进屋子。从外围看上去,该处老屋夹在外贸生活区两栋楼房中间,显得很是破落。

古建筑

已被拆除不少

住在其中一间老屋的程法中大爷告诉记者,自己住到这里迄今已经39年,一直听说该处是李鸿章的当铺。去年差点被全部拆除,是自己联合另外几家努力争取才保留到现在。程大爷表示,老屋虽年代久远,但是住在里面很舒服。天井内不管雨水有多大,都能及时走掉,屋里不会有积水。家住外贸生活区内的夏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听老人们说,这里原来不止这些老屋,但是很多都在后来建房子时被拆除了。“很可惜,李鸿章家族在合肥房产本来就不多,如果这里真是他家的当铺,不说建筑本身价值,即便是作为李鸿章家族的现存古屋,至少是不可再生的,有关方面应该妥善处置,不能长期不管不问,任其损毁。如果能是完整的应该更有意义,只可惜只剩下这些,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也许明年后年这里就全部不存在了。”夏先生颇为惋惜地说道。

古屋应是李鸿章当铺

记者昨日上午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和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取得了联系,该处在得知消息后组织了专家和记者一同赶往外贸生活区。在现场,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专家路文举连连叹道:“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珍贵的清代建筑。”路文举在充分查看鉴定后告诉记者,不管是不是李鸿章家的当铺,可以认定是清代建筑,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他表示,合肥目前这样大规模的古建筑已经非常少见。从整体看上去,该栋老屋应该是7开间,现在留下的只有3开间,而不远处的保存完整的两进屋子和该处老屋是同一时期建筑,目前没办法考证是否同为李鸿章当铺。“按照老人的说法,再加上屋子的整体结构来看,是李鸿章家的当铺应该没错。我们会按照规定尽快出台保护措施,也会和相关单位联系,进一步考证。是原地保护,还是整体迁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以擅自拆除这块古屋。”路文举说道。 

可能是又一处重点文物

生于合肥、葬归故里的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故居位于今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故居当年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改革开放后,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在原地修复重建,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模样,只是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位于合裕路南侧的李鸿章享堂,1985年7月12日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外贸生活区内的清代建筑果真是李鸿章家的当铺,那么这无疑是继李鸿章故居和享堂后的又一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给省城文物史又增添了新的财富。

就目前古屋所处的位置看,屋子在单位大院内,夹在南北居民楼狭窄地带,又住着人,显然不利于保护。那么是就地保护,还是整体迁移?希望热心市民把您的想法通过本报热线0551-2620110告诉我们,本报将及时把您的意见反馈到文物部门。同时该处古屋将何去何从,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