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契合李鸿章、成吉思汗的精神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1.16 点击数:20
中国经济时报

【报纸名称】中国经济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6

【版次】A10.商业周刊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本报记者 陈军君

“参观李鸿章的故居后,我决定在合肥投产线;拜谒了成吉思汗陵,我才下决心将这条OLED产线放在鄂尔多斯。 ”2013年11月底,京东方鄂尔多斯OLED5.5代线点亮,在当天的媒体见面会上,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原定只跟记者“见见”,不料却一口气讲了将近两小时。

惊讶的部下事后总结,这大概是因为他这些年经历了太多,思考了很多。

2013年11月对于王东升是个关键的节点,至此,京东方完成了从4.5代—8.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线以及OLED液晶面板线的布局,打破了三星、LG对OLED技术的垄断。此外,2013年,京东方实现了盈利。

在这之前,一条条高世代产线立项、投产,恰逢全球经济环境不佳及面板价格下调周期,“还没投产就落后”、 “产能过剩”、“股市上的吸血鬼”等等说法涌向京东方。

“做制造业很辛苦,你们看,他头发都白了。 ”王东升手指身边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接班人笑,“他才40出头啊。 ”

在去年4月京东方创立20周年的庆典上,几千名京东方员工代表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也看到了20年前的小伙“小王”如何变成今日头发全白的“老王”。

“如果当初我们做地产,就不会有潘石屹他们什么事。 ”很多京东方人这么说,但因为京东方选择了面板产业,中国百姓今天才会只花几千块钱,就能看上50吋的液晶电视。

“1870年前,中国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此后100余年里落后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内地制造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0年我们重新夺回制造业总量全球第一地位。 ”王东升认为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外部的“一压一挤一追”和内部的“二高二低二少”的挑战:新工业革命的压力,欧美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挑战,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追赶;高能耗和高材耗,劳产率低和附加值低,基业长青企业少、世界领导型企业少。“一压一挤一追”不可怕,关键是要快速解决中国制造业内部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创新是唯一出路。

对于创新,王东升觉得离不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创业创新、专心专注的企业家精神。

这个结论,来自王东升的亲身经历。

15年前,京东方投资了20万美元给美国科技创业公司。投资后多年一直没有像样业绩,技术找不到应用,发展艰难,公司最后只剩创始人自己,但仍然坚持着。四年前,京东方收到了这家公司汇来的36万美元分红,以后每年有数十万美元分红。创业人在信中说:对不起,让大家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回报了!

40余年前,美国一位教授发现了OLED材料的发光效应,认为这项技术前景可观,带着两个学生开始创业。由于这种材料应用较晚,前39年公司一直亏损,但仍得到政府和社会创新基金支持。期间教授过世了,两个学生接过衣钵继续战斗。第40年,随着该材料大量应用终于赚钱了。该公司也成为这类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王东升说他当初去到这家公司,看到两位学生在挂着教授照片的实验室工作,流下了眼泪。

“一件事,尤其是一项事业,做两三年就能成功的非常少,有的需要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 ”“李鸿章是做洋务的,成吉思汗凭借实力征战欧洲,”王东升认为,他带领京东方眼下所做的一切,与这两个人的精神契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