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发迹与“打掉牙齿和血吞”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1.18 点击数:40
江淮时报

【报纸名称】江淮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1.18

【版次】第C7版 (文史)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通常,如果牙被打掉了,会有两种表现,一是,把打掉的牙与嘴里的血,一齐喷射出去,最好吐到对手的脸上。二是,面无表情,心里流泪,把牙和血都吞到肚子里去。李鸿章的性格,就是后者。他的发迹,走的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可以说是受其恩师曾国藩“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处世原则影响很大。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曾国藩呢?他更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但这个名臣的背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用两句话概括,那就是“文能应试,武能杀人”。文人与屠夫,本有天壤之别,但在曾国藩身上却能合二为一,他既能舞文弄墨,又能舞枪弄棒,缔造出一支强悍无比的湘军。历史就这样给曾国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打掉牙齿和血吞” ,意思是比喻被人打落了牙,也只能把牙和血一起吞下去。这是当初曾国藩以柔弱书生肩负建湘军剿长毛之初面临重重苦难之际,其恩师穆章阿的赠言。曾国藩翰林出身,本不是武将,迫于形势回乡协办团练,加之出道不久血性旺,筹建湘军过程中举步维艰,特向恩师请教,穆相的赠言激励着这位书生绝不屈服,毅然把团练办到底,直至建立起一支清朝的劲旅,在清末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幅绚丽的画卷。正是这股韧劲成就了曾国藩的伟业。 这在《曾国藩》一书中有更为生动详细的记载。湘勇攻克武昌、汉阳后,前任军机大臣穆章阿,送给曾国藩一张条幅,上书“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八个大字。曾国藩看后,倒抽了一口冷气。曾国藩指挥湘勇,一举攻克武昌、汉阳,这是太平天国军队从广西北上以来,清政府的一次大胜仗。按常理,曾国藩是大功臣。然而,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没向他表示祝贺,却送来了一幅这样意味深长的条幅。 曾国藩外藏内敛的百忍之道,至今为后人叹服。 1857年,四十七岁的曾国藩因父丧,第二次回荷花塘守制,这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候,但也是他反思自忖最深刻,对“忍经”琢磨最多的时候,为他的再次复出,一崛而起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是他的心得。但是,他的“忍”并不是一味的强忍,而是善忍、会忍,当忍则忍,不该忍则不忍。对皇上、太后,以及满蒙亲贵的猜疑、排挤、冷落、出尔反尔和种种不公,曾国藩一忍再忍,一忍到底,但对误国误军、贪婪无度而又加害于他的人,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或拍案而起参人一本,或拔剑而起势不两立。他的一生有起有落、有荣有辱,但没有抟扶摇直上九霄,也没有一失足掉进深渊。虽然没有片段的精彩,却有整体的绚烂,总能启动平抑机能,在高潮时削去波峰,在低潮时填平谷底。在这亦忍亦纵、忍多纵少的人生波涛中,曾国藩颠簸了一辈子。 再来看看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28年,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从政40年,遭遇创纪录的800多次弹劾,有的是小人告密,有的是上司打压,有的是亲信背叛,有的是政敌陷害,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证据确凿。面对无数或明或暗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李鸿章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一直被弹劾,谁也扳不倒。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宝座上一坐25年,呼风唤雨,权倾天下。李鸿章似乎拥有一种对时局和人心的预判能力,无论对手设下多么阴险而密不透风的陷阱,他总能从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 至此,大家都一定会说李鸿章会做官,还有的会说他能把官位来坐穿。实际上他的为官成功之道非常简单,就是拼命地干,拼命地提新建议,拼命地提拔人(当然是他欣赏的人),拼命地储备各色人才“为我所用”,拼命地写信与同僚沟通,拼命地巴结对他工作前途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个人从没成功地推托过一件棘手的事。查他的记录,似乎只有马关条约签字后,去台湾和日本人交割一事让他以“枪伤未愈”成功地金蝉脱壳了(但是还是他的大儿子去了)。大多数情况下,朝廷最后说:世沐恩泽,不得推脱!他便乖乖地去了。你可以说他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你也可以说他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可人家要的只是干事儿的快感!李鸿章这个人为了干事儿顺当,拼命地巴结重要的人物,拼命地写信与同僚沟通。别看他私下嫌张之洞罗嗦,浪费拍电报的银子,可他却能常和张之洞沟通,共同完成“东南协保”的事儿。他和翁同龢不对眼,却一口一个翁师父,让子女暗地里和翁家走动联络感情。和对口味的同僚,他在信中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喜欢和他们掏心窝子说话。这都是他拉人缘减少摩擦的为官手段。对上呢?他和恭亲王以及文祥的关系是晚清时代最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但是这样的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情况下,他和上峰是话不投机三句多。可是李鸿章却能屈能伸,忍性特好。其名言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有论者说,他“事事曲承太后与军机王公大臣,不惜损海军以媚上。 ”他骨子里看不起老糊涂醇亲王,但是人家是光绪亲爹,李鸿章就竭力打报告,要人家来领导海军。果然,关系理顺了,李鸿章还是实际上的海军司令,醇亲王只不过合着慈禧太后常来刷一下海军的信用卡。大家是“共创双赢”。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