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求全李鸿章割台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1.17 点击数:20
侨报

【报纸名称】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7

【版次】第D03版:古今轶闻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李鸿章 资料图片

1895年2月13日,在威海卫道台牛昶炳和洋顾问的联合策划下,北洋舰队因战降而彻底覆灭。清廷似乎再无抵抗日军的力量,曾两度求和未遂的慈禧又以光绪帝名义,授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在与日本谈判停战协定及议和条款两大主题时,李鸿章争辩无果,继而苦苦哀求日本“大发慈悲”,然而,让强盗发慈悲无异于痴人说梦,最终中国宝岛台湾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离开祖国怀抱。

停战协定“太苛刻”苦求被拒无奈议和 

1895年3月14日晨,李鸿章率议和使节团乘坐悬挂黄龙国旗的德国商船“公义”号,驶离天津港,19日抵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

3月20日,中日两国全权大臣在马关红石山下的春帆楼举行首次谈判。中日双方互交敕书后,李鸿章令随行参赞罗丰禄宣诵拟请停战英文备忘录,以在议和前拟请两国水陆各军立即停战。为博得日本好感和同情,李鸿章长篇大论中日友好。

3月21日,中日谈判仍在春帆楼举行。日本列出停战要款:“日本军队应占守大沽、天津、山海关,并所有该处之城池堡垒。驻上列各处之清国军队,须将一切军营、军需交与日本国军队暂管。天津、山海关间的铁路,当由日本国军务官管理。停战期限内日本国军队之军需军费应由清国支补。既允上列各款,则停战日期、停战期限及日清两国军兵驻守划界并其余细目,应即商议。”

罗丰禄译完后,李鸿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呼:“太苛刻!太苛刻!”随后,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展开针锋相对的对话,见伊藤博文气势汹汹,李鸿章只有讲情面:“……我之来此,实系诚心讲和,我国家也同此心。今刚议及停战,贵国先欲据有三处险要之地;我为直隶总督,三处皆系直隶所辖,如此于我脸面有关。试问伊藤大人,设身处地,将何以为情?”伊藤不留情面:“中堂为贵国计,故议停战;我为本国计,停战只有如此办法。”李鸿章央求道:“务请再想一办法,以见贵国真心愿和。”伊藤拒绝道:“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国事与交情两不相涉。”

见讲情无用,李鸿章只得苦苦哀求:“……如天津、山海关系北京门户,请贵国之兵不必往攻此处。否则京师震动,我国难堪,本大臣也难以为情。”伊藤却倒打一耙:“局面至此,非我之过失,战端一开,到底结局如何,岂能逆料?”李鸿章无计可施,最后只得说:“停战条款万难应允,姑且搁置,即请会议和款。”“迟数天再复如何?”李鸿章说。”“多少天?”伊藤说。“一个礼拜后。”李说。“太久。”伊藤说。“四天后答复如何?”李说。“必须三天内答复,愈速愈妙。”伊藤说。

当日傍晚,李鸿章将停战条款电告总理衙门。3月22日此电送达北京,恭亲王奕、军机大臣孙毓汶和徐用仪见电大惊失色,一面上奏光绪帝,一面奔走于各国使馆之间。各国公使都以为目前主要是先索议和条款。3月23日,孙毓汶按各国公使意见起草回电,电报于当天下午6时35分发到马关电报局,却直到24日中午才送到李鸿章手中,此时离第三次会谈只有三小时。

日本武力强逼割台李鸿章遇刺派子谈判

3月24日,第三会议仍在春帆楼举行。谈判期间,伊藤突然提起日军计划侵占台湾,李鸿章不免一怔,想拿英国当挡箭牌,让日本知难而退:“台湾系潮州、漳州、泉州客民迁往,最为强悍,且尤有团结之心。……贵大臣提及台湾,想必有往据之心,英国将不会甘心。”“对中国有损者,未必有损于英。”伊藤说。“请注意,台湾与英之香港为邻。英国不愿他人盘踞台湾。”李说。“此事英国管不着。贵国如将台湾送与别国,别国必笑纳。”伊藤说。“台湾已立为一行省,不能送给他国……”李说。“今时势不同,不论贵国版图内任何一地,我倘欲割取,哪一国能出面拒绝?”伊藤说。日本如此骄横,李鸿章心怒不敢言,便转换话题说:“……此事商办,恐须时日。”

与此同时,日本试图制造侵占台湾的既成事实后,通过谈判逼使清政府割让台湾。3月22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进攻澎湖,三天后占领澎湖,台湾更加孤立,广、闽、苏、浙海道中梗,交通断绝,北运军火全被日军掳去。而当时日本国内主战空气相当浓厚,军队中不少人力主不议和,占领北京。

3月24日,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在坐轿回引接寺寓所的路上竟遭高大刺客枪击,子弹击中左颧,深入左目下方,后经中日医官救治脱离危险。鉴于预定3月25日谈判,日本要出示议和条款,李鸿章授人代笔,草拟致伊藤、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事照会一件,要其子李经方出席会议。3月25日,伊藤、陆奥照会复文,表示暂缓出示议和条款。李鸿章3月26日出照会,愿意等候。

3月28日,陆奥亲至李鸿章下榻的引接寺,在病榻前告知李鸿章,日本天皇业已允诺停战,并面交书面照会一件。随后,陆奥将停战协定草案交李鸿章,由李经方收下。3月29日,陆奥又到引接寺,听取李鸿章的修正案。陆奥除“请将休战范围扩大到南征军即台湾诸岛”一条外,其他要求都接受。3月30日,伊藤、陆奥与病榻上的李鸿章签订《中日停战协定》。停战协定规定“停北不停南”,即中日两国在奉天、直隶、山东地方的水陆军,均一律照停战条款办理,台湾战事不在停战协定规定内,这为日本割占台湾埋下伏笔。

停战协定签订当天,李鸿章照会日方继续谈判和约。4月1日上午10时,双方在春帆楼举行第四次会议。李经方首先要求日方出示和约底稿。陆奥表示,和约底稿不能全部出示,只可逐条进行商议。李经方表示,和约除非阅读全部条款,不足窥其全貌,无法逐条表明意见。陆奥无辞可答,但表示和约底稿一经出示,中方必须在三四日内答复。当天下午2时,李鸿章复照陆奥,同意日方所提条件。陆奥派人将和约底稿送到引接寺,交李鸿章。李鸿章在病榻上戴眼镜看了数行力不从心,便让李经方朗读。日方和约底稿的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二、中国将盛京省(今辽宁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三、赔款3亿两;四、开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七处为商埠。李经方朗读完毕,李鸿章不禁老泪横流,便派人将顾问美国人科士达请来商量。科士达说:“唯一的办法是请总理衙门密告英、法、俄三国公使。”当晚,李鸿章将日方和约底稿电告北京总理衙门,并传达了科士达意见。

拒约再战实无把握光绪顿足流涕钦准

李鸿章的电报于4月3日晚到北京,光绪帝即召见中枢大臣商议。军机大臣翁同龢坚决表示,“台湾断不可弃。”礼亲王世铎、庆亲奕劻竟称,“台湾无丰富物产,不如给予。”

清廷大臣知道日本和约草稿后,纷纷上奏表示,无论从地理位置和国家荣誉而言台湾都不能割让,并建议立刻召回李鸿章。

李鸿章等了数天,不见朝廷回电,而4月5日的限期届满,只得拟一说帖送交日方,除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外,对其余三款都有批驳。伊藤极为恼火,通过美国公使田贝转电清政府,请清廷给李经方委全权之任。清政府议和心急,即由田贝转电日本,同意了日方要求。4月7日晚,伊藤博文与李经方面谈,对后者极尽恫吓之能事,最后竟威胁道:“若此次谈判破裂,中国全权大臣能否安然回北京,恐怕也不能保证。”经此一恐吓,李经方只得哀求道:“待我回去与父商议后再行答复。”

1895年4月10日下午4时,中断10多天的中日和谈在春帆楼复会。当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就台湾割让及军费赔偿展开激烈交锋,伊藤博文又扬言要进攻北京。李鸿章无可奈何,只得要求至14日下午作出最后答复。当晚10时,李鸿章发电给总理衙门,告知白天谈判情况。4月11日,李鸿章收到清廷来电,来电表示,台湾岛矿产可由日本开发,但土地人民仍归中国。当天李鸿章复电说,日方要全面占有台湾,绝不满足于开发矿产。日本还给李鸿章下了最后通牒,“务于四天内告明,期限从昨天算起。”13日,李鸿章又致电总理衙门说:“倭人已遣运兵船20余艘,由马关出口赴大连湾,恐非即与订约不可,不得不先奏明。”14日,李鸿章再致电总理衙门:“伊藤说:‘姑候至明日下午4时晤面定议,过期即作罢论。’”此电发出后,李鸿章收到北京来的两份内容相同的复电:“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4月15日下午2时半,中日第五次谈判在春帆楼举行。双方议定后天(4月17日)签约,5月8日在烟台换约。关于这次谈判,陆奥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李鸿章亲自到马关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费尽唇舌进行辩论。他也许已经知道我方决意的主要部分不能变动,所以只是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而已。”

1895年4月17日上午10时,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11时40分签订仪式结束,李鸿章深深叹道:“我解脱了痛苦。”第二天,中国代表乘轮船返华。李鸿章回到天津,向光绪帝请假20天,闭门不出。和约文本则由美国人福世德与参赞伍廷芳赴京送交总理衙门。军机处诸大臣传看和约文本,赫然五大项:一、中国认明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三、中国将库平银2亿两交给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八次交清;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开厂,各项机器进口只交所定的进口税;五、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在斟酌御批《马关条约》的日子里,光绪帝头脑中曾浮起废约念头。当时,拒约再战呼声震撼北京城,群臣贵胄纷纷上奏拒绝和约,主战派有战死决心而无抵抗日军的办法。以慈禧太后、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军机大臣孙毓汶为代表的主和派更是频频催逼签约。5月1日,光绪帝犹豫不决,顿足流涕,最终奋笔疾书“钦准”两字。5月3日盖用御玺。5月8日夜10时,中日两方在烟台顺德饭店互换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耻辱至极的《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摘编自《甲午悲歌》 郑彭年/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