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不学无术”

作者: 暂无 日期:2010.10.15 点击数:20
图书馆报

【报纸名称】图书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10.15

【版次】第A12版 (图林漫步)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

□袁逸

“不学无术”的帽子不是俺给这位中堂大人戴的,俺没资格,此乃梁启超在其《李鸿章传》中给出的结论。梁氏在此著中多次提及“李鸿章不学无术”,“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成为非常英雄,亦坐此四字也。” 

俺倒是认为这位赫赫有名的中堂大人既有学又有术。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进士,自己在25岁也早早考取了进士。二甲十三名的好成绩,应该是其学有所成的权威证明。李鸿章之好学还应包括其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勤于学习、领悟及践行。且不说他让其夫人看西医,让儿子学英文,让女儿喝牛奶之类,也不说他于1896年6月在德国成为第一个尝试应用X光的中国人,单是其勇于探新尝鲜、不甘落后的潮人品性就值得说道。李鸿章曾经请当时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毕德格用中文为自己朗读英、法、德的800多部书籍,以了解世界之潮流变化。他的奏折也是与众不同,诸如《蒸汽动力运转奏折》这样时尚又有科技含量的,堪称早期博士科研论文,在腐败自闭的晚清官场,有几个官员能做到这个份上? 

说李鸿章有术,不仅在于其精通官场之术,深得老佛爷倚重欢心,更在于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中,捣浆糊,耍滑头,在“弱国无外交”的背景下讨价还价,蒙混周旋,全然没有传统书生的迂腐,更像是个江湖术士。这位中堂大人应该是晚清为数不多的能臣之一,可惜生不逢时,偏偏是在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际,专被派去干那些丧权辱国、挨骂遗臭的事。吾国近代史上几桩屈辱的大事均与其显赫的名字相联系,至今还时时触到国人的痛处。于是,落下了不好的名声,及无休无止的争议。梁启超所谓“悲李鸿章之遇”,的是。 

“读遍牙签三万轴,坐想蓬山二十秋”,这幅李鸿章自撰联是其为学处世之写照。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