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58)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7.04 点击数:3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7.04

【版次】第C06版 (连载)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小启

李鸿章接受俄国人贿赂这件事,是他永远也擦不干净的历史污点

最后一个问题是李鸿章的受贿问题。这个污点直到今天,也不可能彻底擦干净。对于这个问题,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1896年李鸿章去俄国的时候,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签了一个《中俄密约》。李鸿章当时想靠俄国和中国签的这个密约,用俄国人来对付日本人。而俄国人则是想在中国攫取利益。当时,俄国想修一条西伯利亚铁路,一直修到海参崴。这条铁路要是从中国东北境内穿过,比绕乌苏里江、黑龙江一大圈省事多了,要少修很多路。但是在中国境内的这一段,俄国人要占取这一块的权益,中国当时不答应。后来维特就派特使罗曼诺夫到北京总理衙门,给当时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的李鸿章做工作。罗曼诺夫在他的笔记里记着:他去了总理衙门,给张荫桓和李鸿章各送了50万卢布的银票。我们说接受洋人的贿赂,签订《中俄密约》,帮助俄国人在中国攫取权益,李鸿章在这件事上,不但受贿,而且卖国。

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们在中国的材料中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只在俄国人的材料中找到这么一条。今天,要想把这件事彻底搞清,还有很多困难。一个人拿了别人的钱,受了贿,怎会留下文字记载?所以很难找到证据。

惟一可以理解的,就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行贿受贿是一个普遍风气。当时李鸿章去北京,给宦官、太监和京官都要送钱。李鸿章进一次京城,就要带10万两银子。给翁同也送过钱,翁同在他的日记里有记载。给李莲英送钱,李鸿章每一次去都要送,不送的话,在和慈禧见面的时候,他就会制造麻烦。可见在那个年代,收受贿赂是一个普遍风气。所以李鸿章每一次进京,出手都非常大方。这个钱从哪里来的?不是他个人的钱,是直隶总督藩库里的钱,李鸿章就用它来打点。有时候他得到了钱,也习惯把它放到藩库里去,来去都在藩库里开支。

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朝廷把他解职了。李鸿章赋闲,朝廷派王文韶来接李鸿章的班。王文韶接了直隶总督以后,清理李鸿章留下的直隶藩库,他给朝廷上了个奏折,要求皇帝奖励李鸿章。他说甲午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打下来,所有的地方都没钱了,但直隶藩库居然还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王文韶说李鸿章真了不起,理财有方,留下了这么多银子,建议皇帝奖励李鸿章一二十万两。当然皇帝是不可能奖励李鸿章这个卖国贼的。光绪恨死李鸿章了,把他的官都撤了,还奖励他银子?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王文韶的这个奏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李鸿章在管理直隶藩库的时候,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很严,控制得很死,把握得很紧。他可以用它行贿,但是他也把各路来的钱都放入了藩库,来补充他的经费。所以,我们今天将李鸿章的受贿,置于那个行贿、受贿普遍成风的情况中,客观地看待是可以的。

有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先生,就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旭麓先生,他在1988年评价李鸿章的时候说:李鸿章一生所有的事业都可以给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一件事就是接受俄国人的贿赂,将永远是一个历史污点,在李鸿章身上是擦不干净的。

总之,今天我们研究、评价李鸿章,只要全面地看李鸿章所做的这么多的事,看李鸿章在他同时代人中高于别人的地方,了解他的功过得失,就可以对李鸿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不是简单地用“卖国贼”这样的字眼,就能把李鸿章全部涵盖了的。这个人在十九世纪的所有同时代人当中,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勇于任事的人,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经得住别人骂,经得住别人攻击,经得住别人捣乱,仍然坚韧不拔地做事情的人。但是他生于末世,为那个腐败、没落的朝廷,做了很多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给他一个卖国贼的评价,应该是那个时代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应该说李鸿章的研究,台湾要比在大陆深入不少。但是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大量新的材料,在戴逸先生和顾廷龙先生的主持之下,我也参与编纂了《李鸿章全集》。这一部大书,39卷共2800万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以巨大的篇幅,将大量没有发表的新材料提供给学界,供大家研究。

其实,李鸿章的研究绝不仅仅是研究他一个人,他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逐步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够看清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代表人物,所以研究李鸿章的价值,不在于李鸿章这个人,而在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他所在的这个国家的历史命运。

本篇连载至此结束,周日起刊登由章玉政撰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狂人刘文典》的部分精彩章节,敬请垂注。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