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李鸿章故居

作者: 江志伟 日期:2001.08.09 点击数:20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江志伟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海外版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1.08.0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李鸿章故居坐落在安徽省 合肥市闹市区淮河路中段, 1998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与其他名人故居相 较,李鸿章故居之 所以格外受人关 注,不仅是因为李 鸿章(1823-1901) 这位显赫的清末淮 军将领和洋务派首 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中华屈辱史上的诸 多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与外国列强签订的;而且还 因为围绕着李鸿章故居的拆除与保护、易地保护与 原地修复保护等问题,很长时间里曾争论不休、莫 衷一是。李鸿章故居修复工程竣工揭幕仪式是在 1999年9月27日举行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 罗哲文等人曾专程前来视察,投以关注。$$ 李鸿章故居是由其弟弟李鹤章奉兄长之命于清 同治年间兴建的,距今已经130多年。由于占地面 积特大,故有“李府半条街”之称。现在经过修复 并辟作“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对外开放的,只是其 中的一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呈长方形庞大 豪宅院落布局,深达五进,依次为门厅、过厅、中 厅、走马楼和备道等。$$ 修复工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占建筑专家方咸 达主持设计,修复中坚持一律使用原物,对其中缺 少的构件或不能继续使用的构件,则按原建筑特 征,参考江淮地区的明清建筑和清代《工部工程则 例》进行维修,因此李鸿章故居修旧如旧,可称之为江淮古民 居的经典代表作。$$ 李鸿章故居大门系三开间两进门厅架构,宽敞开朗。高悬 的横匾和柱形红灯笼上均有“李府”字样,两只石狮雄踞台阶 两侧,更显森严不凡。但大门处最值得关注的,一是大面积的 墙面,均为磨制后的大方砖镶嵌而成的清水砖墙,这是相当罕 见的;一是大门入口的两只抱鼓石,用的是从李公祠地下发掘 出来的晚清遗物。$$ 在李鸿章故居的厅堂、回廊、庭院和备道间徜徉,对视觉 最富冲击力的,要数那些巧妙分布在梁、驼峰、梁撑、雀替、 隔扇、花板和栏杆上的木雕艺术了。比起细腻精巧多为戏文人 物入画的徽州木雕来,这里的木雕则显得粗犷流畅,多为花鸟 动物,甚至出现极为罕见的大象形脊梁的创造,不知有没有 “万象更新、富贵吉祥”的寓意;而故居豪宅大院内专设面积 1000多平方米的走马楼,用意则颇令人费解,笔者认为是祈 愿李氏家族“频频走马上任年年升官晋爵”,或许 是名副其实且符合宅主心态的。$$ 作为陈列馆的李鸿章故居,似乎比故居建筑本 身更能给人们以兴趣。陈列内容按李鸿章的生平历 程设计布展,图文并茂,实物珍贵,有他“少年科 举”一时考中进士的记录,也有他“青年戎军”时招 募训练淮军的存照;有他“中年封疆”时使用过的 生活用具;也有他“晚年洋务”时领导制造的洋枪 洋炮;当然还有他“一路扶摇”中穿过的蟒袍玉带 和戴过的锦绣桂冠等。尤其是那些由他充当中方代 表坐在谈判桌前与外国列强代表签订一个个不平等 条约的历史照片,更令人感慨万端沉思良久。$$ 陈列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关于李鸿章创造 的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 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 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 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 一批官派留学生,甚至连中国的第一面 国旗──龙旗,也是由他创意奏请由原 兵船旗改用的。在此之前,我们似乎较少 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这些史实。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