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与里程表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5 点击数:40
东方早报

【副篇名】刘步蟾与东乡平八郎的甲午

【报纸名称】东方早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5

【版次】第A37版:甲午战争120周年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定远”号在刘公岛保卫战中与管带刘步蟾一同覆灭。

甲午海战中日方“浪速”舰的舰长正是东乡平八郎。

刘步蟾(1852-1895)

东乡平八郎(1848-1934)

1871年,来自日本萨摩鹿儿岛的东乡平八郎前往英国留学深造。1877年,来自中国福建的刘步蟾前往英国学习现代海军知识。1878年,东乡平八郎回到日本横滨。1879年,刘步蟾学成归国。两人随后分别参与了各自国家现代海军的建设。

但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两人所面临的境遇和结局却截然不同。可以说,刘步蟾与东乡平八郎之间的差距正是当时中日两国海军之间差距的体现。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在冯小宁电影《一八九四 甲午大海战》里,最具戏剧性的冲突并非是在海上,而是来自中日两国留英学生在海军学校里的暗中较劲,最后的甲午海战也被描述成同学之间的较量。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从留英同学成为海上的对手,这样的场景看上去很悲壮浪漫,但这毕竟只是传说。

甲午战争时,来自萨摩鹿儿岛的东乡平八郎还未成为日本海军的统帅,参加了1894-1895年几乎全部海战的东乡平八郞,真正的巅峰是在甲午战争10年后的日俄战争,他率领的联合舰队横扫俄国海军,他的崇拜者包括后来的美国海军统帅尼米兹。相对于东乡平八郎这样一个日本英雄的清晰形象,作为北洋海军副帅之一的刘步蟾,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一直是暧昧不清的,他在刘公岛保卫战中与自己的“定远”号一起覆灭,算是忠烈之士,但对他个人而言,从少年成长为被寄予重托的北洋海军副帅的过程,只是清朝整个洋务运动诸多弊端的缩影。他个人也只是北洋海军和整个清朝庸碌官员的代表而已。学者马幼垣在《靖海澄疆》里说:“北洋海军是人劣舰劣制度劣,一无是处的臭组合,只配充当反面教材。”

福建船政学堂中

走出的孩子们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在请求设局造船的奏折中指出:“如虑船成以后中国无人堪作船主、看盘、管撤,诸事均需雇请洋人,则定议之初,即先与订明,教习制造即兼教习驾驶,船成即令随同出洋,周历各海口……将来讲习益精,水师人才固不可胜用矣。”福建船政学堂最初名为“求是堂艺局”。学堂开始招生时,设想的生源主要为本地资质聪颖、粗通文字的子弟。但当时的正途依然是科举,所以学堂吸引力不大,只好将生源扩展到广东、香港等地,招生考试的题目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第一名是严宗光,也就是后来的严复。

1867年1月6日,由左宗棠倡建的福建船政学堂开学,这次招生共录取了几十位12-15岁的少年,其中包括15岁的刘步蟾。学堂开学时,校舍都没建成,只好借着当地白塔寺上课。“在暮鼓晨钟的古刹里,飘出了诵念ABCD的琅琅书声,无可辩驳地宣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当时的首任学堂校长是英语教师嘉乐尔。

船政学堂开办初期,教师多聘用外籍人士,这些顽皮的孩子也常被外籍老师教训,他们也时而反抗。刘步蟾并非那么优秀的学生,有记载说,1872年,刘步蟾因对洋教习不满,被罚做小工到船局挑土。刘步蟾等人的被罚直接导致其他学员闹到船政大臣沈葆桢处,最后只好把这位洋教习撤换。

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福建,学堂也设在福建,所以导致后来的北洋海军甚至整个大清海军均由福建人把持,虽然这是一个相互扶持的小圈子,对草创的大清现代海军有利,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其弊端日益显现,这些成长中的孩子,最后被称为“闽党”。他们慢慢长大,但第一次远航是在1871年,刘步蟾等18人终于被允许登上“建威”号开始远航。“建威”号由德国二手船改建而成,这是船政学堂的第一艘练习舰。这次远航历时4个月。船政学堂培养的这些海军精英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也是近代海军发展的重要基础。

“真出洋,假留学”

的刘步蟾

学者马幼垣在他的《靖海澄疆》里说,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不可能是同学,后者在1871年就在英国了。

1870年5月4日,日本兵部省制定了《大办海军方案》,其中特别强调指出:“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军官,水手则无以发挥其所长;水手不能发挥所长,舰船将成为一堆废铁……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次年2月,日本海军从包括军校学员在内的全体青年军官中精选出12名最优秀的军官,派往著名的海军之乡英国去留学深造,来自鹿儿岛的东乡平八郎是其中之一。鹿儿岛属于萨摩藩,当美国人与幕府修约之后,长期被幕府打压的萨摩藩是抵制西方最强硬的势力,他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与西方势力继续抗战,直到1863年萨英战争彻底被打败,才开始与西方接触,并进行现代化改革。东乡平八郎出自萨摩藩,同样出自于此的日本近代维新志士还包括西乡盛隆、大久保利通。

东乡平八郎于1871年去英国,刘步蟾要到1877年3月才启程前往英国。等刘步蟾到英国时,东乡平八郎已经在英国监察日本所定制的铁甲舰“扶桑”号了。他们前往英国时间前后差了好几年,而且他们都没有进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东乡平八郎仅仅在训练商船驾驶学员的泰晤士航海训练学院学习。马幼垣通过研究发现刘步蟾并非那么优秀,他甚至连去参加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入学考试的勇气都没有,他和林泰曾、蒋超英“三个胆小鬼”没去参加入学考试,仅仅要求到舰上见习,完成所谓留学就可以向朝廷交代了。刘步蟾是“真出洋,假留学”的代表,但在其后代的描述中,刘步蟾是因为优秀直接上舰见习去了。

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分别被派往英国地中海舰队的“马那杜”号、“勃来克柏林”号、“狄芬士”号铁甲舰见习。3年留学生涯中,刘步蟾在英国只先后上了两艘舰见习,且两舰没有特别之处,甚至等级低下。刘步蟾只是按照规定完成了留学而已,但最后这批留英学生的“领队”李凤苞给了他很高的评定,在李凤苞给朝廷的成绩评定中,刘步蟾居然是甲等。根据这份评定,他回国后获得李鸿章的赏识而平步青云。在马幼垣看来,这对中国海军来说,可能是个厄运。刘步蟾那一届共12人留学英国,不论能否进入海校,在朝廷看来全都完成了留学程序,并全部回国投身海军建设。李鸿章任用了12人中的9人,分配工作的重要性也是按照这个评定来划分的。

下转A38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