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74)——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3.18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3.18

【版次】第03版(文娱)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74.俄国圈套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朝政府感觉欠下俄国的人情债。1896年5月,俄罗斯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礼,清政府以为正是还情的好机会,决定派遣使节前去祝贺。派谁去呢?慈禧想到了李鸿章。无职无权的李鸿章平日自嘲是王朝外交的裱糊匠。《马关条约》签订后,他被国人骂作国贼,可慈禧依旧十分信任和倚重他,慈禧派这位“裱糊匠”出使俄国,一为答谢,二为联俄防日。

三月初,李鸿章在儿子李经方陪伴下,率一行人从上海坐法国邮轮起程,辗转一个多月抵达俄国港口城市敖德萨,4月30日,乘火车直奔圣彼得堡。5月4日,李鸿章向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递交国书,尼古拉二世接待李鸿章显出十分的热情,秘密召见了一次,会见时提出帮助清朝在中国东北造一条铁路。理由如同天上掉馅饼那么充满诱惑:修筑这条铁路,为了防范日本对华的军事威胁,铁路横贯东北地区,与俄国西伯利亚的远东铁路接轨。一旦日本向清朝动武,俄国便立马出手援助,用火车运送兵马或物资。

李鸿章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专为同俄国结盟而来,俄国方面的建议正中下怀。既同俄国捆绑一块儿反制日本,又体现他“以夷制夷”策略的新创造。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沙俄的野心不比日本小多少,只不过日本是用武力,俄国是用连蒙带哄的歪招儿。铁路延伸进入中国,为俄国入侵同样提供了便利。那么“路权”归谁?沿线铁路需要保护,俄国人理所当然地派驻武装。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李鸿章到底留了心眼,提出中国自己修筑铁路,人家反问你们修铁路缺钱少技术,哪辈子修成呢?李鸿章一琢磨也对,却不赞成俄国官方筑路,换一种方式,采取私人投资性质,这样铁路变成商业性,便无他虑了。

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在莫斯科隆重举行。过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和财政大臣维特,缠住李鸿章继续商谈修建铁路的事。俄国人很下本钱,拿出重金贿赂李鸿章及其随员。据维特事后撰写的《回忆录》中说,他们贿赂3百万金卢布,相当于150万美金。或许被金灿灿的卢布迷花了眼,或许联俄制日的心情迫切,或许太相信俄国人了,李鸿章答应了对方的条件。1896年5月22日,双方签订了《中俄密约》。

俄国人的目的达到了,修建一条延伸进中国东北的铁路,平时运兵、运军火、运粮食;战时俄国兵舰随便出入中国任何口岸。李大人也不考虑考虑俄国人是否包藏祸心?一朝俄国人翻脸变卦,俄国军队沿此铁路长驱直入,俄国军舰驶进门户大开的口岸,有多么凶险!李大人当然没想到。签完密约后,他洋洋自得地说,《中俄密约》可保我大清边境20年无事。正是怀着洋洋自得的心情,李鸿章离开俄国后,开始周游列国。先抵达德国,受到德皇隆重的接待,拜会了德国首相俾斯麦,有捧臭脚的,把李鸿章称作“东方的俾斯麦”。接着转道荷兰首都海牙,荷兰政府特地为李鸿章在“水晶宫”举行欢迎宴会。之后,李鸿章一行又到比利时、法国、美国、加拿大访问。

9月14日,李鸿章一行乘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轮船,踏上归国航程。这期间发生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