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21)——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1.25 点击数:3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25

【版次】第04版(新闻镜头)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21.圆明园遭焚

内忧未解,外患又来了。自1854年开始,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咸丰皇帝在这件事上再次显示出无能和偏狭,用人不当,举措失当,结果点燃了这只火药桶,导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毁圆明园,逼得咸丰爷弃都亡命,悲凉地死在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夏天,英法联军两路夹击,在中国领土上横行无阻,这一边英军于4月21日占领定海(舟山),5月27日攻占大连。那一边法军在6月占领烟台,随后汇兵一处向渤海湾进军。8月,英法联军猛攻大沽炮台,清军士兵殊死抵抗,战况异常惨烈。几小时后,硝烟散去,战场平静下来,英法联军占领了大沽炮台,威逼北京城。9月,英法联军向张家园一带发起猛攻,目的是打通通向北京的咽喉要道。咸丰皇帝派僧格林沁率清军精锐阻击,两万清军与三千五百英法联军交战,胜利之神应该倾向清军这一方。但是,落后的战法和原始的弓箭抬枪,抵挡不住英法军队先进的埃菲尔德式连发枪和阿姆斯特朗野战炮的猛烈攻击。英勇无畏的蒙古骑兵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实际是一次又一次地白送命。清军士兵尸横遍野,僧格林沁惨败。

僧格林沁勉强保住了清军精锐,退守八里桥,准备以逸待劳,再与英法联军决战。9月21日,英法联军冲到八里桥,此战几乎是张家园一仗的翻版,清军损失惨重,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大败的僧格林沁带着残兵败将,回防到北京城外围,他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剿办夷兵”了,而气焰嚣张的夷兵大踏步向清王朝的都城进军。早在张家园大战前,紫禁城内的清廷便乱作一锅粥,咸丰皇上吓破了胆,他知道靠坚固的城墙和几个残兵败将,抵挡不住汹涌而至的外夷士兵,他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僧格林沁会意主子的心情,上密折奏请皇上“北狩”。皇帝都善于用好辞,明明是为避战火,逃兵一样地跑到热河承德行宫躲起来,却冠以“巡幸木兰”。咸丰皇帝不好意思自己决定,就将僧格林沁的密折发放众大臣商议,结果遭到大多数官员的反对,一致谏劝在此关键时刻,皇上不能放弃江山社稷,不管京城百姓,光顾自己逃命,就连懿贵妃慈禧也劝说力阻。这让咸丰皇帝十分恼火,难道你们叫朕在此等死不成?

待八里桥之战惨败的消息传入京城,咸丰皇帝顾不得面子不面子,社稷不社稷,百姓不百姓了,带着他的众皇妃、亲近的大臣,仓皇逃向热河。22日,咸丰皇帝离开北京圆明园登上御舟出逃时,情不不禁地淌下眼泪。咸丰对怀抱中的儿子,伤心地喃喃道:“往后再没有什么安乐了。”

英法联军杀红了眼,疯了一般扑向圆明园和海甸。他们企图在圆明园逮住反复无常的清朝皇帝,在海甸全歼僧格林沁率领的军队。虎狼般的英法联军将北京城围个水泄不通,架上大炮,叫着喊着要攻进来。他们的野心和欲望已经无法遏制,他们的士兵冲进无比富贵堂皇的圆明园进行抢掠。现今,圆明园遗址上的断壁残垣,令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它当初的辉煌,但可以想象到英法士兵们站在圆明园面前登时傻了眼,面露贼光、口流涎水,贪婪地奔向楼阁、宫殿、宝塔、书房……他们头顶着红漆箱,口袋装满红宝石、绿宝石,帽子里和胸前挂着珍珠项链,身上缠着绫罗绸缎,手中举着座

3 0
相关文章